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4:15    次浏览
本文来自豆瓣网友:巴伐利亚酒神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每日豆瓣”,回复“今晚我有空”,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。多年以前,坐在4415次开往张家口的绿皮车上,正望着窗外丰沙铁路的群山发呆时,一个列车员的大嗓门将自己拉回到现实中:“乘客们注意啦,‘猪窝’到啦!”虽说早已对这个叫做“珠窝”的小站有所觉察,但这一声戏剧性的大喝,还是让包括我在内的车上不少乘客忍俊不禁。这种因为谐音而产生的些许小误会,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实都屡见不鲜。比如日本千叶县有一个“我孙子”市,而“我孙子”在日本也算一个常见姓氏,意思当然不等同于字面。 有轨电车驶过叶卡捷琳堡的列宁大街好了,冷笑话讲完了。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,来看看俄罗斯这个轨道交通大国的有轨电车。据我所知,电车似乎只能分为两种:“有鬼”的,“没有鬼”的。啊,怎么回事,都说了不再讲冷笑话了。嗯,酒神是一个不入流的恐怖、邪典电影爱好者,自然也更喜欢“有鬼”的电车。与无轨电车相比,有轨电车像火车一样在铁道上行驶,又像公交车那般轻便灵活。更重要的,它能够随意穿行于一座城市的街头巷尾:无论是繁华的市中心,还是狭小的街区。这是通常情况下,火车所不能比拟的。火车属于苍茫的大地,它能够轻易带来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:无论穿越大海,亦或翻山越岭。而有轨电车,更像你的初恋情人或者楼下遛狗的大叔,它带给你的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亲切与平和。它当仁不让地属于城市。一条又一条轨道,连接的不是远方,而是城市的大街小巷,如同一根根长长的血管。有轨电车,则是那流动的血液。 留给我们好多故事的乌兰乌德有轨电车这次俄罗斯之行,和有轨电车的初次邂逅,始于海参崴。为了找一家LP上推荐的餐厅,坐上了一辆公交车,在夜色笼罩的街头穿行着。不知何时,左手边悄悄出现了一条铁路,与我们比肩而行。正在揣测这是否为一条废弃的专用线时,一辆有轨电车呼啸而来……庆幸当时没有开启谷歌地图,否则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,就会像超市里快要过期的牛奶那样打个折了。老早就听说这座城市有营运的有轨电车,没料到竟会以这种方式与之相逢。不过当我们真正意义上走进它的身体,像个当地人一样通勤,还是留给了几天后的乌兰乌德。 乌兰乌德有轨电车内部从乌兰乌德的列宁广场附近站点,登上一辆“2路”有轨电车。一张车票15卢布,售票员是一名长着一幅标准蒙古脸的布里亚特女孩。 这是我们和俄罗斯有轨电车的“第一次接触”。很快我们便注意到,车上的驾驶员都是清一色的“妹子”(俄式大妈占据80%以上比重)。 你们感受下俄国大妈的威力个人主观猜测,女性驾驶员的传统应该来自于前苏联时代。就像二战苏军除了拥有女性后勤工作人员,还有一小部分直接埋伏在第一线的女狙击手、女侦察兵那般,女人一直是这个国度工业、军事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瞧瞧这张随处可见的著名海报:在这位老妇人凌厉的眼神之下,仿佛一切“反动派”都已经化为了齑粉。 如果你没有一技之“长”,记得不要轻易去惹俄国女人啊! 在一个车站,一名玩花式单车的少年“骑”了上来。他愉快地在我们的镜头下绽放出了笑容,还竖起了大拇指。 也是在这趟2路有轨电车上,我们和此行撞见的第一位酒鬼先生(图中绿汗衫),不期而遇了。大概是已经习惯了随处可能出没的各路酒鬼,车上的大部分乘客都为此见怪不怪。而我注意到对方“不太正常”的重要证据是:当这位绿衣人踉踉跄跄地走上车后,布里亚特女售票员撇了他一眼后,并没有让他买票。有意思的是,酒鬼先生选择了和我们同一站下车,并且一直尾随着我们,还趁我们拍照的时候走上前来,用我们听不懂的俄语一顿巴拉巴拉。同伴马日天一直好心地试图与之沟通,并揣测他其实并无恶意,只是提醒和希望我们注意安全。可是该注意安全的岂止是我们,他烂醉如泥的大脑不知还能否做出自身泥菩萨过江的准确判断。至少就我们看来,他拖着沉重的身体踯躅在大街上时,俨然一幅行尸走肉。我们甚至开始怜悯起这位“好心”先生,不知他能否毫发无损地回到他的家中。也默默地在内心祈祷:但愿他的老婆不会因此挨打,如果他有的话…… 再看两眼乌兰乌德的有轨电车,我们要换地方了美丽迷人的伊尔库茨克,是我们又一次体验俄罗斯有轨电车的重镇。由斯柳江卡发出的电气火车把我们带到这里时,已经是晚上10:30分以后了。我们不必担心错过末班车,站台上一堆堆攒动的脑袋,用铁一般的事实提醒我们,至少还会有一班车前来。不多时,车轮撞击轨道隙缝发出的咣当咣当声,就和各种听不懂的语言一起挤压耳膜了。翌日,又一次来到火车站前,这次并非来坐车,而是为了留下一张有轨电车从火车站前擦身而过的照片。 有轨电车的出现,让这座车站的颜值提升了几个百分点 这位女士的绿色外套,在古老的车厢配色下,显得非常出挑 车和乌兰乌德如出一辙,只是涂装各自不同。你更喜欢哪座城市的?接下来一个有有轨电车的城市,是新西伯利亚。遗憾的是,我们在这座城市体验了电气火车和无轨电车,单单没有体验有轨电车。不过好说歹说,起码拍了一张。 这座城市的无轨电车密度更大,涂装基本都是绿色 我们也体验了一下,票价为19卢布现在我们来到叶卡捷琳堡,这是俄罗斯第四大城市,她有太多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。 首先我们发现,她有了两节编组的有轨电车。这大大提高了运载能力。 然后,电车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。在法国、捷克等地,都有此种车型的有轨电车在营运。 另外,这座城市拥有一座鸟瞰全城的绝佳观景台——维索茨基大厦顶楼的观景平台。在这里不仅能够轻易地看到滴血教堂等标志建筑物,还能看到有轨电车在大街上像虫子般爬行的样子。 刚好住在火车站附近的酒店,也能像伊尔库茨克那样,看到有轨电车从眼前缓缓驶过。 在前往乌拉尔军事博物馆的途中,搭乘了一辆21路有轨电车。直到下车时,才蓦然发现这是一辆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涂装。而它所在的城市——叶卡捷琳堡,也正是13个举办城市之一。同时也是,这其中最靠东的一座城市。毕竟,这座位于西伯利亚铁路1814公里处的大城市,仍旧属于亚洲啊。 整理照片时才发现,此行拍摄有轨电车最多的城市,不是在伊尔库茨克,也不是在乌兰乌德,而是在叶卡捷琳堡。好吧,这就是爱。 但这爱还没完。回国后在万能的某宝购入了一辆静态的1:87有轨电车模型,外形和涂装都与叶卡捷琳堡的有轨电车极为相似(其实不是)。于是忍不住又拍了一组对比图,大家看看就是。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说过一句话: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+全国电气化。于是,莫斯科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无轨电车网络,而圣彼得堡则拿到了世界第一多的有轨电车网络桂冠。只可惜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,这一沙俄帝国“双璧”的两座城市逗留时,因为有太多其他需要关注的层面,并未过多去拍摄有轨电车相关的内容。寥寥几张图,供君一笑吧。 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前的有轨电车 莫斯科列宁格勒火车站前的有轨电车 穿行在莫斯科大街小巷的有轨电车圣彼得堡的芬兰车站,因为1917年4月列宁从这里秘密回国,从而名声大噪。列宁在这座当时还没有他雕像的广场上,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,表达了布尔什维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。所以芬兰车站,怎能不来呢?更何况,还能拍到有轨电车。 在涅瓦河对岸看芬兰车站 巴伦支海畔的摩尔曼斯克,是这次俄罗斯之行所去到的最北城市。在一些有关这座城市的中文报道里,不乏一些搭乘有轨电车的信息出现。直到置身于摩尔曼斯克,才对之前看到那些报道的真实性(也可能为记者不懂什么是有轨电车什么是无轨电车)产生了严重怀疑。我们经过仔细调查后,能够妄下一个结论:这的的确确是一座只有无轨电车,而没有有轨电车的城市。因此,当火车站附近的麦当劳以北纬68°58’打败了芬兰的罗瓦涅米,成为地球上最靠北的一家麦当劳时,你当然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这颗星球上最靠北的一辆电车。但,那是无轨的。这也成为这篇文章收尾前,最后发生的一个小插曲。舌尖上有个中国,有轨电车上也有个俄罗斯。关于俄罗斯庞大无比的有轨电车网络,本文也只是以一个好奇游客的视角,轻轻触及到了她的些许皮毛,远远谈不上专业的归纳整理。酒神也不太了解这些车辆的型号和技术参数,希望能有一些更牛逼的大神前来批评指正。向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经典产物——有轨电车致敬!向情怀致敬!向另类的浪漫致敬!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每日豆瓣”,回复“每周荐书”,获得每周推荐好书。